美國作家邦妮‧嘉姆斯(Bonnie Garmus)作品《化學課》(Lessons in Chemistry)述說1950至1960年代一名女性科學家如何在性別歧視父權社會撐下去活出自我。
身為一名物理化學早就還給國高中老師的文組生,這書名要不是看到Readmoo社團網友大力推薦,肯定不會去找來看,幸好沒錯過這麼棒的一本小說。
故事分章多,減少了每章節字數讓讀者心理負擔輕能隨時休息的設計很體貼,即使劇情非常吸引人根本讓讀者不想停下閱讀進度,翻譯用詞也貼切幽默,有笑有淚超級好看,除了是全球人氣暢銷作,也被改編成迷你影集。
故事發生在1950至1960年間,兩名科學家相遇並對彼此產生化學反應,他們在成為科學家前、在彼此相遇之前並沒有什麼愉快經歷。
伊莉莎白‧佐特有個神棍父親與自私母親,在十歲前由年齡差距較大的哥哥將她一手帶大,但不會游泳仍跳下水池救妹妹的好哥哥因喜歡同性受父親羞辱逼迫而上吊自殺,之後在儀式中縱火害死多人的神棍父親入獄、母親遠赴異地另覓佳偶,她艱難地靠自己繼續人生,即使遇到一堆噁爛事仍成為一名科學家,沒想到會幸運遇到靈魂伴侶,也沒想到還有許多人生磨難等在後頭。
凱文‧伊凡斯養父母亡於火車意外、姑姑撞樹身亡,幼年成為孤獨一人的他被送到天主教兒童之家長期遭神父虐待,痛恨認知中經濟優渥足以贊助科學書與划船道具卻不願將他接回家的生父,長大成為其貌不揚、不懂和異性相處的優秀科學家,為了划船而選擇較低待遇來到哈斯汀化學研究所,遇到畢生摯愛。
「我們倆的感情很稀有,不需要對化學有多了解,就可以知道自己該多麼為此心懷感激。」
因能力突出而在研究所享受特權的凱文遇到不願妥協而主動到他嚴禁打擾實驗室索取燒杯的伊莉莎白,初次見面他將她當成秘書,讓在研究所遇到許多鳥事的她頗更加不爽。
之後緣分撞了上來,身體不適的他吐了她一身,她沒憤怒噁心而是連忙緊急處理協助送醫,認出彼此後凱文為之前的冒犯鄭重道歉,伊莉莎白首次被異性當成科學家同類尊重對待,他們同樣聰明善良,立刻被彼此深深吸引成為伴侶共度兩年同居生活,即使她不願結婚生子他仍接受,並一起養了隻聰明的狗。
然而意外總是突如其來,凱文因牽繩與地面機油跌倒後遭警車輾斃,轉眼生死兩隔,即使未婚已孕,除了心愛男子留下已過戶房子給了她容身之處,沒結婚在法律上沒任何關係的伊莉莎白無權處置伴侶的遺產遺物,還因懷孕而被研究所惡意解雇。
必須獨自承擔避孕失敗結果的伊莉莎白經歷飽受折磨的孕期與生產痛苦,生下女兒後日夜面臨嬰兒哭鬧之苦精疲力盡。
為了賺錢生活養孩子,她容忍不同陌生男性前同事出入自宅帶來的風評被害成為無法掛名的研究顧問、回研究所被降級成技工還被剽竊研究成果、成為電視台烹飪節目主持人聽著指手畫腳要求她展現性感露出笑容……
將性別歧視視為理所當然的父權社會充斥著爛人,不論是男人或女性共犯。
利用地位性侵女學生的垃圾指導教授、要求被害女性對自衛行為出具道歉聲明的爛警察、為男教授扭曲事實將被害女學生退學的校方高層、嫖竊研究騙取資助噁爛哈斯汀化學研究所所長、在喪禮上毫無悼念之意一心打探死者隱私的混帳記者、為了腥羶色銷售率用虛假偏頗內幕製作人物專題報導的生活雜誌、物化女性性侵慣犯電視台老闆、騙取資助的禽獸虐童神父與慈善機構、思考僵化只想學生長成同一種模樣的差勁女老師……
伊莉莎白能撐下去,不僅因為她的心靈足夠強韌,也因為人生路上除了很多爛人,也會遇到好人、貴人,擁有家人。
她父母都是爛人,但哥哥很好,可惜來不及長大到足以幫上哥哥就失去了他。
她在職場上遭受不同酬等各種藐視打壓,但也在職場上遇到能理解自己的摯愛凱文,即便兩人緣分太過短暫,仍共度一段美好的幸福時光。
她和狗狗六點半成為家人,表現失敗遭遺棄的聰明緝毒犬學習識字幫忙實驗並努力保護小生物,為了不再失去重要的人而克服對硝化甘油的恐懼在節目中保護伊莉莎白,找出搶走爆裂物送到保全室的低調護衛行動超讚。
她把女兒當成對等存在給予尊重與愛,讓瑪德蓮長成願意把營養便當讓給同學吃的善良女孩,在科學家媽媽教育下博覽群書且實事求是,不論喪禮剪報全家福、家族樹作業,無論對方好壞存歿,沒漏掉任何一人的作業也太優秀。
伊莉莎白也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凱文的划船夥伴梅森醫生幫產檢給予育嬰建議與划船邀約、鄰居海芮女士主動幫照顧孩子讓她得以喘息、養育無血緣女兒的沃特祝進醫院的電視台老闆永不康復決定不再當俗辣要做好節目、第一長老會牧師沃克利繼筆友凱文也成為瑪德蓮、伊莉莎白母女的朋友、無法忍受前東家汙衊行為憤而職離想設法幫伊莉莎白洗刷負面謠言的好記者羅斯。
更讚的是,曾經表現出爛人行為的也可能在彼此理解後成為貴人。
芙萊斯克在哈斯汀化學研究所擔任人資時曾對伊莉莎白表現得尖酸刻薄、惡意造謠並在她傷口撒鹽,因為她自己都對噁爛世界妥協了仍慘遭羞辱冷待,因為她不爽憑什麼伊莉莎白長得漂亮就能成為所裡唯一的女科學家,揣測她抱上伊凡斯大腿共享特權,直到對方處境跌落谷底後得知兩人都是遇到指導教授性侵卻被校方退學失去博士學位的倒楣鬼。
為了懺悔自己過往差勁行為,芙萊斯克幫伊莉莎白偷偷取回凱文被鎖在儲藏室閒置的實驗器材、離開哈斯汀後成為1800開飯忠實聽眾、在生活雜誌風波忿忿不平以讀者投稿爆料真相,在頁末送給生活雜誌編輯部的「想必沒種刊出」激將真是一絕,被挖回換主事者的哈斯汀當人事主任清理垃圾非常解氣。
雖然好結局終究必須靠資本的力量比較現實,但早早埋下伏筆不曾突襲,轉折得合理有說服力,告訴讀者不僅伊莉莎白在努力,也有其他女性在自力救濟。
於是家族樹作業中的神仙教母果實登場,那是凱文永遠不會原諒的那個人,也是個值得被原諒的心碎母親。
有著顯赫身世的艾莉‧帕克在十七歲那年戀愛未婚生子不被父母諒解,她被送到總是威脅誘騙母親放棄孩子再販賣嬰兒的天主教中途之家,拒絕簽署文件卻被麻醉被欺騙死產,直到多年後護士為錢爆料才知道兒子還活著,卻又被兒童之家欺騙,為紀念死於結核病的划船健將摯愛而以基金會名義贊助孤兒院,又過了多年凱文登上化學雜誌封面才得知真相,親手埋葬孩子兩次的愧疚感讓她只能一次次寫信卻不敢親自到兒子面前相認,失去之後悔不當初。
在帕克基金會不能執行財務上決策的未婚帕克女士默默參加無緣兒子的喪禮,被報導誤導以為伊莉莎白沒那麼愛凱文,幸好瑪德蓮寄到基金會郵政信箱給神仙教母的一封信帶來真相,透過代理人威爾森買下哈斯汀化學研究所,並與兒子的靈魂伴侶伊莉莎白與孫女瑪德蓮相見,終於能竭盡一切救所愛之人一命。
※ ※ ※
全書有笑有淚,明明充滿挫敗磨難,卻也幽默得讓人經常揚起嘴角。
伊莉莎白生產時脫口而出難以更改的瑪德蓮本名「馬的」、海芮和沃特看對眼嚇到伊莉莎白時那句「我有這麼瞎嗎」、不信上帝的牧師沃克利「作為一名神職人員,我一天到晚都在想辦法要對笨下藥」真心話、芙萊斯克對海芮在電話中要哈斯汀的人立刻滾回地獄的開懷,以及六點半認為德國牧羊犬優秀得很愛現的心靈創傷、被艾莉稱讚時對此人聰明又有智慧的評論、累得不成狗型都超好笑。
當然也有很多讓人忍不住掉淚的橋段,像是瑪德蓮看到造謠雜誌後難過的那句「我媽明明是化學家,她明明是科學家……」,她在伊莉莎白試圖安慰聲稱自己是電視上的化學家時傷心戳破媽媽的自欺欺人,還有伊莉莎白的這句表白。
「遇見凱文,是我這一生中最美好的事。」
害我眼淚流不停,實在太催淚,就算一開始母親與五歲女兒生活中沒有父親的存在早就暗示,就算牽繩事件時預先提示讀者凱文生命只剩下37分鐘,還是非常遺憾凱文離開得太早。
幸好伊莉莎白沒有被擊敗,而是用「1800開飯」這檔直播節目開啟她的化學課,讓無數沮喪挫敗的女性除了學到知識,更得到尊重、理解與鼓舞。
「各位女性朋友們,從化學的世界裡,我們學到:如果事情太過美好,太不真實,很可能是因為那的確不是真的。」
「妳在做的是一份全世界最不被重視的工作,卻是真正撐起了全世界的工作。」
「女士、小姐們,請勇於挑戰自己,運用化學的法則——也就是改變——去撼動停滯不前的現況吧。」
很難不跟無數女性觀眾一樣變成伊莉莎白的鐵粉,她讓一名主婦拾回夢想踏進醫學院目標成為心臟外科醫生、讓哈斯汀櫃台小姐報名夜校積極進修、讓海芮走出宗教信仰綁架決心跟噁爛丈夫離婚把握幸福。
雖然故事背景是六七十年前,很多噁爛事其實沒有太多改變,比如愚昧無知的人仍然不會忘記吃飯、很多人類仍然恣意傷害他人、始終不懂珍惜所有直至失去,幸好在同工不同酬、惡意開除懷孕員工等職場環境改善不少。
讀完再次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女性能活得不錯的時間地點,擁有不是科學家也很擅長烹飪的媽媽,就算自己不懂化學不學烹飪也只要擺餐桌準備餐具洗碗就能享受美味的家常料理。
「這世界上的善惡大多是我們自己造的孽,而且我們其實也有能力去改變、修正它。」
化學就是改變,或許上完這堂課仍然不太懂化學,但會學到人類造的孽如何帶來悲劇,學到不需要因僵化的教育體制而貶低其他性別群體或自我侷限,學到別亂貼標籤以免變成傷害他人的混蛋,也學到更珍惜所有、珍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