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灣生回家》描寫八名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引揚歸國後對故土的思念情誼,經過田野調查實地採訪,灣生們對記憶中家鄉的追尋過程有笑也有淚。
從flyingv院線上映集資計劃就注意到此作,集資計劃讓上映戲院從十幾間變成三十五間,在上映首個週末就約家母去電影院觀賞。
追註:監製及出資方陳宣儒(筆名田中實加)原本自稱是灣生後代,後被揭發說謊與盜圖行為,監製誠信問題讓好電影蒙上一層陰影令人遺憾。
觀看前原以為會依序述說不同灣生的故事,沒想到說完故事的灣生還會有戲份,灣生爺爺奶奶們的經歷交錯卻也環環相扣,段共同描繪著對台灣的情感。
灣生在台時是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或青春期,當時的台灣還是農業社會,許多人在花東長大,鄉間的生活悠哉又有很多趣味,加上山、水、動物這種大自然編織出的美麗場景,能夠理解在他們的眼裡心底會留下樂園般的故鄉記億。
其中一位灣生家倉多惠子的兒子在片中也有提到,他們那一輩人在溫暖的台灣長大,回到陌生的日本時發現跟以前長輩們講的不一樣,被轟炸過的日本滿目瘡痍,北方氣候秋冬寒冷下雪,加上灣生回日本時除了日幣一千元幾乎一無所有,從零開始讓他們處境悽慘,下船因被懷疑有傳染病而須隔離數天觀察、口音還被其他日本人歧視排擠,雖然電影裡完全沒有提到,但據看過同名書籍和深入讀過那段歷史的人所說,被趕回日本的灣生們大多吃不飽穿不暖,還有部分女性必須下海賣身求生,與在台的處境宛如天堂和地獄之差。
或許大多灣生們沒有特別意識到,但他們在台灣其實是特權份子。
從電影裡就能隱約看出,比如冨永勝爺爺在尋找他舊家時表示以前住家到店面有300坪都是他家的,台灣人沒水果吃,日本人則是水果掉滿田地也不會去撿,讓他的台灣同學們時不時會去偷撿回來果腹。
家倉多惠子奶奶也提到台灣人要進北一女很困難,抱著『不能輸給日本人』的想法拼命讀書才擠了一小部分進去名列前茅,但日本人就算成績很爛還是隨便就能進北一女就讀。
雖然當初從日本到台灣要經過篩選,不能有犯罪史、不能被鄰居說壞話(?)、要有財產等,但到台灣的待遇遠比被殖民的台灣人好很多,正因為如此,一無所有地回到日本後才會更加懷念在台灣擁有的一切吧,尤其是家的回憶。
不過那就是那個年代的歷史,有好有壞卻無法選擇無法改變,沒有什麼好苛責的,自己深愛的這塊土地同樣被愛著仍值得開心與自豪。
片中大部分笑點都由幽默的冨永勝爺爺擔綱,包括把妹(?)、回日本被處處歧視曾心灰意冷去混黑社會結果怕得三天後就逃跑之後改當代課老師、被朋友調侃「祖先很強大,到你這代就壞了」,努力用忘得七七八八的台語對話應答,說話時會日語台語混雜的部分也讓人微笑。
還有一名爺爺回憶小時候騎水牛的往事,說他在台灣鄉野間放牛生活養成了緩慢步調,回日本後轉學好幾次,每次老師都在聯絡簿上寫他性格太過悠哉,此話一出電影院一片笑聲,能感同身受爺爺童年時期的快樂。
哭點也不少,眼淚率先掉出來的橋段是某個灣生奶奶說她們家以前有養狗、貓和猴子,原本想帶著牠們一起躲在山上生活,但還是捨不得家人而決定回日本,去和猴子太郎告別時,猴子背過身不看她,人獸愛(?)也太催淚 QAQ
成為郭家童養媳的清子奶奶婚後才從丈夫口中得知自己親生母親留下她返回日本,一直覺得自己被遺棄,直到製作單位們幫忙找到她親生母親在日本的墓地,丈夫、女兒、孫女們赴日查調戶籍資料,才知道生母有幫自己入籍,就算在養老院插管,身體不聽使喚,聽到念念不忘的答案仍不停掉淚,讓人跟著鼻酸。
家倉多惠子奶奶的孫女對她說「和平時代選擇太多,戰爭時期別無選擇反而凝聚情感說不定更好」,覺得那位孫女的話就跟「台灣言論太自由」一樣很傻很天真,如果能選擇,誰希望別無選擇,何況是戰爭。
雖然幸運地沒經歷過戰亂,但也能從歷史文獻或創作得知戰爭有多痛苦,有能選擇權當然是最好的,但當別無選擇時,也只能堅強面對,活下去才有希望也才有未來,灣生爺爺奶奶們沒有提到被迫離開出生故鄉後受到的磨難,只是追尋懷念著那些在記憶裡不曾抹滅的美好。
很多日本人對於「居然有不討厭日本的亞洲國家」感到驚訝,因為他們戰後反省侵略殖民他國的錯誤,覺得會被討厭也是沒辦法的事,然台灣作為曾經的殖民地卻不像中國、韓國那樣心懷歷史仇恨,甚至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捐出冠於世界的善款。
畢竟歷史已經過去,傷痕雖然無法消失卻能平復,不斷仇恨改變不了什麼,何況把仇恨繼承給無關連的現在並沒有太多意義。
除了愛恨交織的歷史牽絆外,日本和台灣在文化本質、價值觀上更相近,同樣屬於地震、颱風等災難常有的海島,加上距離近,容易產生同理心和共鳴感,台灣對外國旅客熱情友善,是因為台灣也渴望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友善對待,只是希望被愛而已,就像家倉奶奶兒子陪她來台後愛上台灣的風土人情。
國家認同分歧的台灣面對惡鄰處境堪憂,多希望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也能像灣生們一樣愛著台灣。
每個台灣人其實就是每天都可以回家的灣生,無論未來會面對什麼,能做的也就是繼續珍惜這塊土地、珍惜每一天的家園生活。
我看了灣生回家的電影,也看了書.
原本在看電影還能忍住的眼淚在看書的時候完全潰堤啊.
真的很佩服田中實加小姐,用了12年的青春,金錢,時間..只為了留下那個時代下的紀錄.
很推!
更詳盡的書我還沒看,在考慮要買還是從圖書館借。
用了十幾年不計回報去幫助灣生們尋根的話真的很令人敬佩,讓人想支持,直到現在才知道那個時代曾經有那些過往始終被遺忘的人們,希望票房能好點,也祝福能在金馬獎上有好成績。
我支持並希望票房能撐久一點讓更多人能知道。
我光看珊的介紹跟心得就想哭了怎麼辦
最近剛啃完”四月是你的謊言”
害我這段時間哭點變的超低
有點害怕去看這部片(抖
描述性的橋段和笑點都不會讓眼淚一直流,偶爾用面紙擦眼淚就好了,適當的抒發有益身體健康!
去看去看,讓票房更亮眼吧,畢竟是非常難得以爺爺奶奶們為主角的故事,也是跟這塊土地相關的人生!
看了妳的介紹後,才知道有這部紀錄片電影
趕緊在圖書館預約(圖書館有進的都被借走了 !代表好多人知道是好事) ←圖書館真是好方便
看來會找時間去看電影了 : )
圖書館真是好方便+1
書聽說比電影詳盡很多,有分原版和增修版,之前查結果高雄圖書館只有原版,還在猶豫要排隊等借還是敗增修版。
上映的時間長短取決於票房,明年也會在日本上映,不知道日本人看了會有什麼感覺,到時再來關注日本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