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楊若慈《那些年,我們愛的步步驚心》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論文改編,可惜對我而言覺得不太有趣。

 

rm-research

  • 書名:那些年,我們愛的步步驚心:台灣言情小說浪潮中的性別政治
  • 作者:楊若慈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5-02-11

穿越時空、情色化浪潮、Boy’s Love大行其道,展現台灣言情小說內在豐沛的性別政治議題。性別權力與女性情慾的辯證,宛如沙金遍及言情小說行行文字之間,閃閃發光卻無人知曉。本書作者,著力為讀者們披沙揀金。

 

▼ 閱後感想

十週年千言書留言活動時,有客人提到從圖書館借回這本書時在裡面意外發現提到我家文章,所以隨即就也從圖書館把這本借回來一讀,不過看完無感,所以當時只稍微寫幾點感想大綱就丟著,整理待寫感想時翻出,來補完一下。

此書內容簡言之,就是提到本土言情小說女性市場的崛起、女性情慾解放中仍受傳統父權主義影響但逐漸豐富自由的情況,對不熟這領域的或許會覺得新鮮,作為言情讀者不覺得特別有趣,都是些理所當然的常識,而且因為此書是論文改編,研究者術語化的專用名詞和看似深奧客觀的論點陳述起來總會變得特別沉悶無趣。

我家被提到的部分,也只是在附註中出現了文章〈從滾滾樂看市場趨勢〉和連結網址,看起來只是作者寫到那段當天搜尋資料時偶然瀏覽到的之一,藉由「滾滾樂」這個標題說明讀者們會嘲諷而非全盤買單這件想當然耳的事而已,但我那篇滾滾樂結論其實對情與慾結合的作品寄予更多期待,目的不完全在諷刺,只是想說雖然有些滾得很雷然還是希望有更多情慾劇情都好的作品,不要讓劣質滾滾樂汙名化言情惡性循環走向凋零Orz

閱讀過程中,覺得比較有收穫的大概以下幾點:

1、原來是因為著作權法規範盜譯,為了增加稿源才發展出本土言情系統。

說起來原創文的發展也是類似流程,因為盜台灣言情小說的中國平台侵犯到許多作者著作權,後來才慢慢轉型,原創一詞也是為了和台言區別才產生,背後暗示著盜文黑歷史,後來久而久之被當成網路小說的另一種說法,原始意義就被慢慢遺忘。

2、國民黨立委李慶安曾試圖污名化言情小說秀下限,讓人覺得KMT真是始終如一,跟鄭南榕時代沒兩樣,陳腐到近乎愚蠢的落後觀念沒隨時代前進。

3、整理的各出版社書系數量附表有參考價值讓人覺得頗懷念,可惜僅是十年間,而不是全部。

看完很疑惑為什麼書名會取為「那些年,我們愛的步步驚心」,步步驚心是中國作者的原創文書名,跟台灣言情小說沒什麼關係,當年本土言情小說蓬勃發展的盛況也沒給人步步驚心這種情緒,難道是要反諷原創文讓本土言情小說步步驚心逐漸沒落的慘況嗎 囧

作為一名對台灣本土言情小說充滿感情的資深讀者,覺得這本並沒有寫出那些年我們對言小的愛,是說在類論文作品裡尋找愛應該是搞錯了什麼?

不過搜尋網路讀後感,有讀者給予此書高度好評:

看完別人的讀後感,再看看自己看完只有以上三點感想,再次覺得自己果然是個沒什麼內涵的人XD,不喜歡太多深意、知識性的東西,只喜歡單純地去感受、去享受。

今天心血來潮整理硬碟裡待寫文章資料時,發現我之前忘了為何把早期寫在日記裡的言情小說流水帳感想偷偷從網站裡撤掉,所以又偷偷把那些被我拿掉的舊日記再放回去,就是這篇「過往小記:言小篇(點我連結)」,看著十幾年前的自己,雖然文筆很差感想很混但對言小的愛滿滿,以前寫日記真的是日記,不是像現在的季或年記,過往紙本日記被我分類拆成很多部分,不過就比例而言,扣掉無病呻吟,提到最多的還是言情小說,那的確是段讓人懷念的美好時光,讓我覺得自己寫的感想裡面,如果要挑較滿意的文章集結成書紀念,光言情小說相關文章就足夠編成一本(作品總感、角色雜感都充滿了愛w),那些年我愛的義無反顧,從不驚心沒有遲疑,直到現在也一直愛著。

2 篇迴響

  1. 夕兒 12 11 月, 2016 10:35 下午 

    一直愛著+1,但我太懶得寫感想了XD

  2. 13 11 月, 2016 12:06 上午 

    By the way,今天把之前改版時被我撤掉的言情作者作品列表部分更新後重新放上去了,可直接詳見TAG「作者作品列表(點我連結)」,還是來持續更新一下,這樣如果有言情新讀者要查找資料比較方便,但看著那些作者們的最後出書日,真是令人心酸。

    還是要在遺忘前努力多寫點言情感想才對,作者總感太費心思暫時沒靈感,角色雜感的話,來寫纏到老闆娘點頭答應的牛世平好了w,還有很多想寫的感想,應該還是要勤奮更新一下表現我的愛才對XD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