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太陽‧不遠」觀後感

之前在募資平台上贊助的太陽花運動紀錄片,收錄部分實錄。

 

  • 名稱:太陽・不遠
  • 導演:周世倫等9人
  • 監製: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 製片:賀照緹、蔡崇隆
  • 片長:120分鐘《2時00分》
  • 產地:臺灣
  • 語言:國語
  • 發行日期:2014年11月1日
  • WIKI百科:詳細介紹

紀錄片部分,之前就有聽說評價普通,實際看下來,雖然有少部分主題無感甚至扣分,整體而言有回想起當初的情感,就像某位導演所說的,二個小時的影片中提到的不到整個太陽花的十之一二,在有限成本、多數人無酬付出下能產出這樣的作品,還是感謝製作團隊的辛勞。

此作原本預計十大主題,原訂內容和最後的主題演變如下:

◆ 在這裡才有的民主課 → 我來街頭的理由
◆ 一夜之間我長大
◆ 國家機器的啟動
◆ 看不到太陽的那幾天
◆ 關於事實的100種說法
◆ 野百合與太陽花 → 我們的1990
◆ 小蝦米大集合 → 退場前,志工絮語

◆ 郡「賢」樓/群「閑」樓 → 不小心變成總指揮
◆ 拖鞋夾住的實況,攝影下的包裝 → 烈焰下的崩解與重生
◆ 糾察線:秩序與理性的背後 → 世代正義藍綠之爭

有三個原訂主題消失,出現另外主題,覺得閒立委和資訊世代都是蠻不錯的切入點,最後拿掉了只在部分橋段簡單提到一兩句有點可惜,給人感覺幾個短篇內容重覆、幾個只流於表面。

 

全部主題裡,個人覺得較無感的是【不小心變成總指揮】和【關於事實的100種說法】!

前者即使扣除陳為廷私德事件讓眾人好感度掉一大截這點,光看紀錄片內容,也只是呈現「太陽花學生代表是個有著髒話口頭禪的直率青年,是個有很多不成熟的普通學生,拿了麥克風卻不知不覺被捧成明星,因此有暗爽有壓力」這件事而已,裡頭不管菸癮、髒話、總統副總統說,都能看到他稚嫩的一面,但太陽花運動算是整個青壯年世代對當前政府的集體反彈,任何人都不具代表性,比起媒體為方便報導而吹捧造神的個人,群體才是重點,所以陳為廷特集被放在紀錄片的第一篇,覺得不是很適當。(不過還是肯定被拱為學生代表他們的努力和付出)

太陽花運動不是幾個人的事,參與者包括議場內、議場外,還有電腦前、電視前,從PTT的鍵盤參戰、各校宣布報到、遊覽車和自費從各縣市北上的民眾與醫護人員、募資在紐約時報登報的鄉民等,在少數人行動後湧現的多數人力量才是在歷史留下重要一頁的原因。

後者則是篇幅很短,放出對330大遊行人數的爭執這個無聊問題,只停在各執一詞就打停,或許是想要觀眾自行去思考人數不同背後的意涵(警方和統媒會低報人數不是想當然爾的事嗎)?要說【關於事實的100種說法】,我還寧願針對江某人「拍肩」說這點,就警察暴力鎮壓和民眾「警察打人」之間,對兩者而言的事實和無奈作探討,不過這又跟其他討論行政院鎮壓篇章重疊了。

其他較有感觸的,【我們的1990】提到了野百合學運和520農民運動,都是我不熟悉的台灣歷史,影片中有著許多訪談許多人的想法,很多都讓人很有共鳴,像是「遊行抗爭都不是人民自己選擇的,是國家逼人民選擇這種手段」、「權利是『暴民』爭取來的,和平撿垃圾若證明沒有意義,最後還是只會走向更激烈衝撞體制一途」

其中有一篇提到「香港曾在2005年社會運動時參與者被警方多人合力和平抬離,為何323、324行政院卻採取完全違背比例原則的嚴厲手段?」但想到香港日前佔中運動的催淚彈、胡椒噴霧、強力水柱、警告開槍等作為,今非昔往,顯得有些諷刺。

【世代正義藍綠之爭】中,深藍家庭的子女和父母講電話,因為長輩的責罵和不願聽自己想法而講到哭的橋段讓人跟著掉淚,另外應該是在【國家機器的啟動】篇章裡有採訪警方,聽了後,果然匿名的基層警察比較敢講真話,主管級的仍然是講官方屁話……

看完全部,覺得有很多想看的都沒提到,比如各行各業對黑箱服貿的風險評估、挺反服貿意見互槓、全球台灣留學生串聯效應和來自各國的正面評價、全年齡層參與的阿伯特集、政府雇用或放任黑道與財團的干擾手段、大腸花論壇等,原本以為第二片的幕後紀實會有正篇未採用的其他被剪掉橋段,結果只是短短的導演感想,真可惜。

 

想了想,我期待看到的太陽花影片,大概希望分成以下的順序和主題:

 

1、起源

從近年台灣社會運動因不斷增加的不公不義事件而越來越多,政府傾中政策圖利財團、黑箱服貿協議就像張開大腿隨便中國上,自甘墮落的政策使人民不安、反感,各種導火線最終引爆,並簡單比較和農民運動、野百合的差異。

 

2、資訊世代覺醒

科技使得生活型態改變、情報傳達快速,於是318之後立刻擴散到全台,議場內有人堅守、議場外也湧現人潮,民主課就此展開,年輕人從鍵盤參戰走到現場,遊覽車、高鐵、台鐵、飛機,眾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源源不絕的物資和志工迅速就位,並架起實況轉播公開透明告知全世界。

 

3、黑箱服貿協議引發的爭議

對各行各業的風險、毫無配套措施、跳針的利大於弊……挺服貿者和反服貿者的辯論,所謂的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小蜜蜂出動,各類創意文宣出爐,公民運動引發全台人民進而主動了解、分析服貿協議。

 

4、國家的反應

政府毫無正面回應,就只是個國家機器,暴力鎮壓、不在乎人民只在乎太陽餅、指花為蕉的可笑言論等,323、324的國家機器展開流血鎮壓行動,大喊記者留下卻留不下,執法過當沒有責任,政府反而利用司法追殺人民。

 

5、330大遊行

自2004年228牽手護台灣運動以來人數最多的遊行,而且不是全台每個縣市加起來,是從南部中部東部的人都付出時間金錢自發性北上抗議,也引起全球台灣留學生在國外遊行串聯,全年齡層各世代通通站了出來(特寫阿伯問「有沒有人要丟馬英X」橋段w)

 

6、世界的反應

各國記者的採訪報導、日本還製作節目專題探討,並自行發起寄太陽花和聲援小卡片到議場幫台灣人加油的活動等、香港也登報幫台灣人加油,還有港人資助在港台灣學生機票回台、港人前往台灣加入活動,舉起要台灣看著香港的屍體有所警惕的牌子。

 

7、不知會持續多久的徬徨

議場內不流通的生活、議場外不畏風雨的守護、鍵盤前因為有人露宿街頭導致入睡會有罪惡感的不安和擔心,共同因為政府裝死而越發沉重的心情壓力,來亂的黑道打手和司法追殺、家人不諒解,離開的人們增加,剩下的只能繼續堅持,並憤然迎戰媒體的抹黑(林北起手式醫生事件)

 

8、退場後仍然存在的問題

失靈的代議政治、仍然故我不甩民意的立委官員們,渴望改變的台灣人是否就此更關心政治,或只是一時的熱度?NGO各類公民團體的捐款是否仍不被關注?警察工會、消防員工會仍沒有出路?媒體毒瘤該如何解決?政府製造紛爭引起對立,五院都是特定政黨的打手,司法公信力低落,被操弄的藍綠假議題,所謂的「覺醒」能持續多久,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然後幕後花絮放志工、大腸花、各類相關藝文創作和導演感想等,如果像這樣我覺得應該就很完整,不過不知道片長會變多少 XD,說來話長也可以長話短說嘛,一片不夠可以分成上下集、預算不夠就再追加募款吧w,一整個想得很美好,現實和幻想總是有段不小的差距,也只能想想。

2 篇迴響

  1. STYLE 2 1 月, 2015 3:40 下午 

    最近也剛收到,但還沒時間重看,覺得幕後花絮十五分鐘好短,怎不塞個之前沒辦法放的片段啊……
    我記得不知道哪個篇幅裡,陳為廷倒是講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大意是說他可以理解馬英九的心情,我想在那個時候,他很有可能真的是個上位者(不管是他自己假想還是部分媒體安插的頭銜)
    即使大家都不覺得他足以代表,但不認識的人或是部分媒體就會想得證OOO=太陽花運動,比起去認知來自各行各業的廣大群眾形成太陽花運動這件事,某人代表反而更加簡單也更好理解,或者也可說是更好放大
    珊提出的2/6/7 的主題感覺都很棒,希望之後有人願意拍> <
    書市的變化也很大,像是博客來跟讀冊的暢銷書有不少社科書,談掌權者或是階級什麼的都有上榜(往年完全缺席),還有社會學跟各種社會理論都慢慢多了起來,這個題目感覺好適合寫研究報告XD
    然後前幾天發現滅火器的島嶼天光出CD了

  2. 3 1 月, 2015 1:04 下午 

    對啊,原本期待幕後花絮會有正篇放不下的橋段,真可惜。

    成為代表後,的確會有上位者的優越感和被劃上等號的壓力,不過我覺得「可以理解馬英九的心情」有點太輕率,實際上並非總統和副總統,生長背景行事風格也天差地遠,是想要同情上位者被罵的壓力嗎?既然成為代表,也只能接受附隨的壓力,否則辭退、讓其他人發言就好,總覺得這不是想當然爾的事?還是已經退無可退,只能硬著頭皮撐下去,承擔所有得失?

    社會運動相關書籍,這幾年隨著參與人數增加,有興趣閱讀相關書籍的人也增加,尤其對於自己親身參與見證的事,大多人都會想了解更多吧,而且台灣本土歷史、社運軌跡的題材以往不常見,有機會再來多多長知識。

    滅火器的CD也有興趣,很多獨立樂團的歌曲都蠻精彩的,以前很少接觸,希望那些好樂團不會被埋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