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卡洛琳·庫妮(Caroline B. Cooney)創作的青少年小說《牛奶盒上的那張照片》(The Face in the Milk Carton),故事關於十五歲少女意外發現自己曾是失蹤兒童。
圖書館閒晃,書名讓人頗好奇而借回,小說全四冊,情節蠻吸引人,能順順讀下去,並從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而了解更多美國社會文化。
過著安穩幸福生活的十五歲少女珍妮有一天從在牛奶盒上印刷的失蹤兒童照片見到三歲時的自己,震驚的她開始苦惱身世之謎。
覺得珍妮能確認失蹤兒童就是自己並辨識出幼時穿過的洋裝真神奇,照理說小時候的記憶很難留得住,或許珍妮三歲時就已經來到現在的家庭,也有留下那個年齡階段照片並看過很多次,所以一眼就能認出自己?
原本以為會有更驚人的發展,比如珍妮的養父母不是表現得那樣,跟人口販子有關聯之類,結果想太多,確實壞人連自己的孩子都沒在顧,哪還會認真養別人的小孩,只有不知情下打從心底接納孩子才會讓珍妮那麼健康快樂地長大。
結局揭曉珍妮確實是被偷抱而因故與養父母成為一家人的失蹤兒,也順利找回血緣父母親,成了兩個家庭的小孩,兩組父母都是好人真是可喜可賀。
除了親情,也有寫到珍妮和青梅竹馬的鄰居男孩成為戀人,能看到美國風氣的開放程度,十五六歲有性經驗很尋常,家長對孩子與異性交往的態度也蠻自由,男女之間約會上床試探合契程度,合則聚不合則散,跟東方社會完全不同,能長知識也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