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麻溝十五號

流麻溝十五號

Lô͘-môa kau cha̍p gō͘ hō

導演:周美玲

編劇:吳旻炫, 周美玲

原作:曹欽榮

製作公司:

上映日期:2022/10/28

產地:

片長:113分鐘

標籤:, ,

電影改編自曹欽榮《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一書與真人真事,述說1950年代戒嚴時期於綠島服刑女思想犯們的故事,由余佩真、連俞涵、徐麗雯主演。

作為就學期間先後體驗過國立編譯館和認識台灣教材的世代,很慚愧地對台灣歷史不算很熟,很多歷史課本從沒提過的史實都是多年後才慢慢得知曾有那些人發生過那些事,而台灣歷史背景、地理位置、虎視眈眈的鄰國導致對立嚴重的政治環境,只要提到戒嚴、白色恐怖、轉型正義,就會有很多人跳出來批判撕裂社會,好像連述說歷史還原真相都不被允許,憤怒之餘,對於描寫這塊土地的故事就會更想去了解、去支持即使會被貼標籤被無理由謾罵仇視仍願意製作這類題材的團隊。

威權時代並沒那麼遙遠,是還不到一個世紀前的事,雖然那時自己還沒出生,但還有經歷過的人活著,每次聽到看到發生過的慘劇,就會慶幸自己投胎投得晚,生在一個已經擁有完全民主自由且資訊獲取容易的年代,才能這樣理所當然地享受前人血淚種出的果實。

在沒被劇透也不清楚史實的情況下觀賞《流麻溝十五號》,明明劇情比想像中平淡,時間卻過得比想像中快,莫名其妙被關進火燒島的被害者們很快迎來了各自的結局。

良善乖巧的單純女學生余杏惠得到許多獄友的幫助,也嘗試去幫助他人(跳海救陳萍、幫臨盆孕婦),雖然捲入短劇表演風波被關進碉堡,但帶著和男獄友林耀輝的無緣短暫戀情回憶及前輩嚴姐和陳萍的幫助與鼓勵,總算清醒地撐住沒瘋,最後離開綠島繼續自己的人生。

被大隊長看上的舞者陳萍為了能平安出獄和妹妹生活而忍辱負重賣身換特權,失去妹妹後一度想尋死,像是另一個妹妹的杏子想救她的心意讓她改變主意,期滿離島開麵店維生,埋葬這段不堪的往事,為了不辜負妹妹的期盼而活下去。

堅持理念的虔誠護理師嚴水霞在獄中也試圖學習、取得外界資訊、藉由聖經平復內心,即使左派知識分子丈夫被捉從此分離、連累父親奔波疲憊更顯蒼老、和年幼孩子相見不相識,還是沒放棄良知與勇氣,被冠罪處決的那刻,用笑容走向終結。

入獄、勞動、反抗、表演、懲罰、出賣、處刑。

故事蠻順容易理解,三名主角年齡性格外表差異大也容易辨識,或許是以平淡、和緩的方式呈現那些傷痛,實際看了電影覺得沒有想像中催淚,雖然還是蠻多橋段令人鼻酸。

覺得當時的人們比想像中勇敢,受訓時台下滿滿不屑的眼神完全呈現知識份子們有多厭惡亂關人的蠻橫獨裁政權,他們被關仍設法取得外界消息,甚至勞動之餘不忘學習英文,真不愧是當代菁英,雖然肯定也有懦弱不安只想盡快脫身而配合政策的人。

不管是幫兇羅幹事落水被救後多了人情味、膽怯孕婦為了保全胎兒出賣同伴、綠島本地姑娘不想被軍人碰選擇和思想犯愛人殉情、字正腔圓堅稱自己是堂堂正正中國人的愛國者也被囚被關到瘋,一幕幕我都蠻平靜地看過,直到結局前才被震撼到。

「當犧牲來臨時,我們微笑以對,因為這是反抗的最高境界。」

劇中嚴水霞赴死前面對鏡頭留下笑容後,立刻接史實被處決思想犯們的一張張燦笑照片。

媽啊,原來受刑前微笑拍照是真的!不是戲劇效果!為什麼笑得出來?為什麼能笑得那麼自然愉悅?為什麼那麼多人都笑著拍照?約定好的嗎?不約而同?效法前輩做最後的抵抗?

看到最後我終於忍不住激動了一把,覺得那幕的剪輯安排是全劇最高潮,讓電影不只是電影,戲劇不僅是戲劇,「改編自史實」這幾個字化為現實迎頭砸過來。

可惜後面安排了死後重聚畫面,覺得有點多餘,反而破壞了之前的震撼和感動,但能理解,畢竟全片避開太殘忍血腥醜惡的刑求、性暴力、人格抹殺,而是選擇專注於「犧牲會帶來力量」,對主角們也都傾向賦予正面形象,算是藉此對犧牲的前人表達敬意和感謝,最後留下美好想像給遺屬一點安慰吧。

但也因此造成人物塑造單一,除了陳萍較有層次感能看出她壓抑自嘲掙扎等正負面感情,杏子和嚴姐的形象都顯得較扁平,蠻認同PTT電影板的這兩篇影評。

[負雷] 欠缺經營的《流麻溝十五號》by reke
[心得]流麻溝15號-海浪是裙擺還是向岸邊吐沫?by allen01906

雖然此片有不足之處應該還能更好,但仍值得一看,或許那些恣意貼標籤者仍會一味批評製造仇恨博取同情,但只要仍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被灌輸的立場,就會知道這不是一部牽動傷口的電影,而是溫柔面對傷口,訴說信念和力量的作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