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19世紀中葉史實,異人在名為福爾摩沙的島嶼留下滿滿推廣茶業的足跡和茶葉貿易致富的經濟奇蹟,有笑點娛樂性又能長知識,超好看!
- 書名:異人茶跡
- 作者:張季雅
- 出版社:大辣
- 出版日期:2017/12/24
- 連載網址:CCC創作集
- 讀墨簡介與AP連結:http://moo.im/a/23vxNO
※ 以下感想可能含部分劇情,在意劇透者請止步
▼ 閱後感想
從圖書館借回前四集實體書,再去CCC創作集追到最新連載第30話,此作於2010年開始創作,預計於第五集完結,雖源自歷史但改編得很有趣,值得一讀。
…
西元1865年的臺灣,樟腦貿易正夯,常見腦寮與腦丁。
喔喔這個我知道,前陣子才在《採集人的野帳》漫畫裡讀到,腦寮就是製造樟腦的工寮、腦丁就是在山區製造樟腦,運氣不好還會被生番出草的工人!
西元1865年的臺灣,茶葉大多賤價銷往中國沿岸製為混合茶,利益單薄、剝削嚴重,很多茶農寧願改種價格較好的大菁。
什麼!原來臺灣茶原本完全不被看好,是因為來台經營洋行的英商陶德跟來自廈門的買辦李春生合作推廣(阿兜仔人生地不熟語言不夠通,要靠了解茶能跟茶農茶商溝通的買辦當橋樑),克服重重困難,才創造出福爾摩沙烏龍茶大時代,也讓大稻埕充滿茶香,這兩個人就是「臺灣烏龍茶之父」,因為他們開創,才有《茶金》的未來。
西元1865年的臺灣,有原住民、漢人、洋人,部分港口開通進行貿易,海上船隻頻繁往來、陸地械鬥普遍搶奪地盤,人們好鬥、逐利又排外,各自為生存拚搏。
漢人對會出草的生番心懷恐懼仍跟原住民租地以求生存與壯大、原住民被文化入侵憤恨無奈不願捨棄驕傲,對對這個《斯卡羅》有演出來,當時的臺灣一堆語言人才,原來不只蝶妹,來自蘇格蘭的英商陶德也能把河洛話講得很輪轉,明明是個紅毛洋人卻能被部分生番認同接受,真厲害!
西元1865年前後的臺灣,獨眼龍阿兜仔李仙得出現了!
對唄,洋行跟領事的關係頗密切,作為同個時代離鄉背井跑來臺灣這個小島的外國人,會相識很正常,跟《斯卡羅》改編的不同,在《異人茶跡》登場的李仙得是更符合歷史年齡的大叔,從維基百科看到知名的馬偕牧師也跟陶德相識,書中另個主角李春生信仰基督教而且積極幫馬偕牧師傳教耶,想起之前在蠢羊官網看到的肌肉鬍子壯漢馬偕牧師漫畫,被燒幾次房子都堅信是上帝考驗沒有放棄,真是有夠偉大(敬佩)
※ ※ ※
雖然是以英商陶德和廈門買辦李春生等人的「寶順洋行」為主角,雖然他們來臺灣也只是為了從事商業行為從中獲取利益,但對臺灣烏龍茶乃至於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的鑽研都確實付出很多心血,也讓在地經濟快速發展,許多人翻身致富(雖然等在後頭的是日本和國民黨的殖民統治……)
描寫茶業,一個個事件卻都充滿各種衝突和戲劇性,而且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洋行找不到適合的買辦!茶農不信任洋行!地方勢力和官府充滿敵意!
陶德覺得臺灣茶大有可為,但其他人都覺得他在作夢,每個聽到要賣臺灣茶就搖頭嗤笑,好不容易找到人品可靠又專業的買辦李春生,但茶農不願把茶葉賣給洋人、不願花時間花錢重種新茶種!
一度被買其他好茶混過茶檢的競爭對手擊敗,失去好不容易找到的香港合作者,幸好揭穿競爭者騙局。試賣成功後銷售變好,但把茶葉運往中國精製成本風險高品管不易,艋舺有力人士促使官府刁難,阻礙洋番租茶廠,只好轉往大稻埕發展,但在地人很多都沒喝過在地出產的福爾摩沙烏龍茶或興致缺缺,讓陶德覺得非常不甘心,試圖推廣!
福爾摩沙烏龍茶在美國銷售大賣,一堆洋行聞聲前來搶生意,競爭者增加、收購茶葉成本提高、茶葉品質遭無良商人降低,成功終究無法持續……
看著維基百科陶德條目,才知道他把臺灣烏龍茶推向世界之後居然瀕臨破產(茶金第一集也是,茶工廠都會發生火災嗎,還是惡質同業放的火?),多年後繼承遺產才有辦法負擔旅費回國,也才知道原來他12歲就去香港當洋行打雜童工,22歲作為洋行雇員來臺灣考察,漫畫故事開始時他27歲,在異鄉待到52歲才回國。
看漫畫會覺得陶德是個對茶、對山林、對異國文化都充滿熱情的冒險家而頗有好感,但維基百科透露他香港女性生下2個小孩,52歲回國後,55歲那年娶了小他27歲的老婆,觀感頓時變得有點微妙XD,不過這種在異地睡女人結束就走的情況應該相當普遍,而且陶德當初是單身不是包二奶,回家娶嫩妻應該是很尋常的事,至少他還記得把臺灣房產和遺產分給香港情人和兒女,也算有情有義。
再看維基百科李春生條目,發現這位清末辮子頭買辦也很有想法啊,窮苦出身努力打拼,渡海來台以茶貿易致富,餘生從此獻給臺灣,臺北排名第二富豪的他,在日治時代還以大稻埕仕商身分請日軍進駐避免戰敗的漢人士兵流竄劫掠,不知道是基於維護治安秩序以免無辜人民死傷的想法,兼維護自身利益,或認為統治者是誰都一樣,不論中國還是日本官府沒有哪個比較好,與其無腦反抗不如接受事實謹慎以對,經歷過太平天國之亂的他對人生的無常或許早就深有體會,才會選擇信仰耶穌基督,並成為思想家?
是說作為經營夥伴,陶德差點破產,李春生成為知名富商,讓人很好奇為何會有這種差異,因為李春生有石油副業和很多房地產,陶德全副身家都投在洋行上嗎?還是作為漢人比較容易融入在地掌握人脈的關係?不論如何,合作的那些年肯定都是彼此人生裡相當難忘的一段。
跟陶德一起生活的小女孩海瀾感覺應該是原創人物,兩人相遇收養的始末似乎另外收錄在作者同人誌裡,希望有機會能補完。
總之,以前學生時代就算讀過臺灣史,對樟腦、蔗糖、茶葉、神木、梅花鹿、出草、械鬥都沒什麼概念也沒什麼畫面,幸好現在能看到越來越多描寫臺灣過去的漫畫、小說、戲劇、電影,不同作品相互映照,拼湊出來的土地記憶也變得越來越清晰。
日本神戶有異人館,臺灣其實也經歷過洋人被視為稀有奇異的異人時代,只是很多足跡都被抹去而已,記得有很多外國神父來到臺灣選擇在偏鄉度過此生,當年的臺灣沒有現在便利、科技化、治安好等優點,他們仍然做出留下的選擇,真是有夠勇敢,期待在民國、日治、清末外,還能看到更多更早以前,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人來臺灣意圖殖民卻被慓悍原住民嚇跑的故事(喂)
最一開始看到《異人茶跡》是在家人買給我的CCC創作集上,還記得是海瀾冒險當誘餌引出綁匪那集。沒想到後來CCC創作集會發生那麼多波折,也幸好還能看到後續!
發現過去在課本上讀到的歷史,和漫畫裡的故事有所共通,就令人十分開心呢!看著台灣的茶在世界發揚光大,這種過程真的非常激勵人心。雖然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美好充滿夢想,但還是感謝漫畫讓我了解到這段歷史!
本來我超喜歡喝茶,但後來因為身體因素幾乎沒辦法攝取咖啡因,導致現在跟茶完全絕緣…只能看著漫畫感受茶的美好了~
家人居然會買漫畫給妳,也太令人羨慕!
雖然我過去在課本上讀到的歷史幾乎都忘光光,只依稀對特產有點印象XD,但漫畫和戲劇肯定比課本有趣太多,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小時候很愛一本描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漫畫,我對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人超有印象都是因為反覆讀了很多次漫畫,而不是因為課本(笑)
課本畢竟要中規中矩,不像創作可以玩梗,現在的老師應該比以前幸福很多,能作為教材的數位和書面資料甚至遊戲APP超級豐富,不過學生會不會因此感到幸福就不知道了XD
一個人本來能做到的事就有限,不論是因為身體、環境,還是單純懶惰,幸好創作能讓我們感受所有做不到的事物,包括美好也包括不美好,就算沒喝茶,描寫茶的有趣作品讓人好像也能聞到茶香,就跟看美食漫畫會肚子餓一樣w,另部也是在CCC創作集連載的《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聽說就很好吃,準備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