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把想法定義呢?好像有很多種叫法:心得、觀感、介紹、評價、閒聊、創作?只要自己所產出的東西,是不是都能叫創作,或都是雜感?還是有廣義狹義之分,成為「故事」才是創作?
好多種說法,懶得細分,於是通通攪和在一起,唯一能確定的一點,自己寫出的就是「主觀」。所謂想法這種東西,容易受到各種影響而改變,也容易經交流激盪出火花。
以「乙女遊戲心得」起站的我,由於瀏覽者以此類屬性居多,回應成為動力來源加上生活影響,乙女遊戲成為我最容易出現「想法」的一區。在碰觸遊戲後,能針對「遊戲總感」、「個人雜感」、「其他亂感」作小小發言,也能問問乙女心有沒有被萌到,出現無理性或理性發言。有介紹、有感想、有評價,偶有創作,這方面似乎較容易產生刺激?
然而我對作品的評價可以說是「標準鬆散」。
五顆星的論斷,不知寬鬆或嚴謹的原則,讓我給予大多數的遊戲三顆星,其中可能包括「沒被萌到跑過就忘劇情」、「還算不錯但被缺點扣分」、「不太有趣但也不糟」等,要仔細排名亦可,嫌懶全給三顆星的情況。
被萌到玩得開心,但不到瘋狂追周邊的程度,就給四顆星。激萌追人物歌曲、Drama、動漫畫,偶爾還可能生同人的就無理性給五顆星,完全順著情緒走,在心得中賞了人家三顆囧就給它囧囧囧,雖然在某些人眼裡或許有★★★★的價值?其實評價很難,所以我也只是針對喜好程度亂給星星而已。有時也想是不是不應該亂評,不過依著「或許能供類似想法的人作參考」,所以還是記錄一下自己的喜好程度,其實都會變啊,熱情一減,很可能想把發的四顆星抽一顆下來,在我眼裡大多數的東西都是三顆星。
言情小說、漫畫、電影、書籍……不管什麼作品都一樣,覺得普通就給三顆星,比普通差點就兩顆,很棒就滿分,不同種類有不同感動,要比較高低或徹底剖析時再不容易,好作品和不好不壞的作品太多,論斷難,雜感容易多了。
雜感,因為作品產生的雜七雜八感受。
有時緊貼作品情節本質,有時卻完全脫離,成為離題極大的奇怪聯想。如何產生、為何產生也是個謎。比如,關於閱讀書籍的心得,總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極虛,常常要引用「作者文字」的力量說明自己的感動,卻無法準確產出自己的想法,被具有說服力的文字牽著鼻子走,自己粗淺的文字沒有描述能力,敗北是也。
言情小說亦同,當我喜愛、融入那個世界裡,完全不想研究批評,只想沉浸。
看翻滾小說我會閒著沒事數數他們總共作幾次,然喜愛的故事我卻完全不想分析架構,只是一再重複書中的感動,結果很少產生出雜感,大多只是回味,寫出像介紹的偽心得、寫出書中印象深刻的對話用語。自己的想法頗虛,不知道日後能不能更清楚描述出感動?
很多想寫的,可以從作者、聲優、公司、系列、主題來談,體驗把世界融合一體的趣味,卻有更多的遺忘、不充分的知識,只讓想法在腦海翻轉,消逝。
寫出來又如何?寫不出來又如何?留下來又如何?沒留下來又如何?
有時候懷疑這樣的自我對話是否真有意義?但,他們是這麼說的:
「當你能用自己的言語清楚描述,那些東西便成了你的。」
比起過去,現在的我藉由這種方式,確實感到自己「留住」某些事物的喜悅。
雖然留住的過程頗花時間,期待認同的患得患失亦時來打擾,還是慢慢持續著將想法轉為文字的過程,用我鬆散又主觀的標準,存下時間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