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競紀錄片「我在快打求旋風」雜感

描述幾名世界級快打旋風電競選手們的不容易,靠比賽獎金和有限贊助努力生存的心路歷程。

 

我在快打求旋風

  • 原名:格闘ゲームに生きる
  • 譯名:我在快打求旋風(Living the Game)
  • 導演:合津貴雄
  • 發行商:視納華仁文化傳播(股)、Tokyo Video Center
  • 片長:87分
  • 產地:日本
  • 上映日期:2016/5/14(日本)、2017/9/29(台灣)
  • 官網:詳細介紹

▼ 觀後感想

作為一個專注單機一百年的玩家,我遊戲生涯基本上都以劇情向回合制角色扮演、AVG文字冒險或戀愛模擬、養成、益智等類型為主,格鬥遊戲沒玩過幾款,大概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快打旋風街機和任天堂紅白機時代,愛玩又容易膩,連超級瑪莉這種都死幾次就很容易失去耐心,也不喜歡快速鍵放招式連擊的即時或戰略型作品,加上手殘又沒什麼朋友,從一開始就沒考慮過玩網遊或連線對戰,不要說關心電競比賽,連遊戲直播都完全不感興趣,覺得遊戲要自己玩才有趣。

因為熱中二次元遠高於三次元,對聲優也不冷不熱的我,理所當然一個電競選手都沒聽過,直到這兩天客人留言,才知道一些知名電競大神的傳奇經歷,於是發現《我在快打求旋風》這個紀錄片後就,註冊Friday影音開啟三十天免費試用,閒閒打開房間電視看完這部。

片長87分的紀錄片,描寫頂尖快打旋風電競選手們和電玩結緣的契機、到處參加比賽賺取獎金的艱辛、就算拿了冠軍也改變不了社會偏見的困境等。

梅原大吾(Daigo):被封為2D格鬥遊戲之神,影響力、知名度和人氣最高的日本電競選手,十一歲開始接觸遊戲,十四五歲開始參加比賽賺獎金,以2004年EVO背水的逆轉劇奠下地位,1%殘血連續擋格逆轉實在太強大,自傳大賣、人生故事被改編成漫畫《梅原大吾Fighting Gamers!》,曾把獎金捐款、召集玩家聚會幫助後進,即使年近四十的現在仍在繼續爭冠。

百地祐輔(Momochi):扎實技術、刻苦訓練的日本電競選手,把梅原視為一堵高牆,對其成就似乎有些羨慕嫉妒恨。紀錄片呈現的內容讓人能理解為何他人氣有限,給人感覺較孤僻、埋首遊戲把家事和經濟壓力都丟給女友裕子(現為老婆),當老師當到把女友罵哭,虧這一對還能走到最後XD,搜尋發現他對日本電競協會很有意見拒絕申請職業證照,是個蠻不願妥協的人。

Justin Wong:美國電競選手,外型蠻符合一般人對宅男的印象,自幼因奶奶給零用錢而對電玩產生興趣,十幾歲少年時期參加比賽拿到獎金還回饋部分給奶奶頗有孝心,雖然在2004年EVO賽成為被梅原大吾逆轉的苦主,給人感覺比百地祐輔豁達多了。

Olivier Hay(Luffy):法國電競選手,不同於其他全職電競選手,理智的他沒把未來都交給收入不穩定的比賽獎金贊助收入,而是在拿下世界冠軍後仍保有廣告公司正職,顧經濟也顧父母顏面,就像他在快打旋風裡以防守為主的風格,有工作還能玩成頂端高手實在了不起,公司方面可能有互惠有包容。

向玉麟(Gamerbee):台灣電競選手,幼年少年時期是混跡電動玩具店交朋友逃避孤獨的鑰匙兒童,十八歲喪父後自力更生,做過各種工作,直到三十二、三歲才開始當職業選手,曾離世界冠軍只有一步,是本片五名選手裡唯二放閃的已婚人士。在日本紀錄片看到台灣人頗欣慰,打電動童年也讓人覺得很親切,看到EVO 2015忍不住為他加油,還邊看邊翻WIKI確認之後的戰績,看到資料只更新到2017年,又去翻了下FB確定仍持續征戰,祝福能一直打下去。

看完對幾位電競選手們混了個眼熟,現實情況跟我想像得差不多,本來就覺得《全職高手》裡電競彷彿職棒,有專用比賽場館、轉播分紅收入、大神年薪及角色交易價格數百到千萬人民幣實在驚人,看看片中每場世界大賽的冠軍獎金大多僅數千到幾萬美金,一年只能參加幾場還不一定能奪冠,要贏除了實力也蠻靠運氣,如果可以選擇,現實電競選手們應該會想穿越到全職的世界裡吧,電競選手像棒球選手一樣有月薪每月有比賽打的未來總覺得再過十年也不容易,應該得靠直播打賞、廣告收入、廠商贊助或周邊抽成才能過得比較開心,就像這個紀錄片的中文譯名《我在快打求旋風》,要引起旋風才能繼續痛快地打下去,不痛不癢的微風可能會像枯葉慢慢飄落地腐朽在土裡……

興趣變成工作就不再有趣,光普通玩遊戲打怪練等的重複作業就沒那麼有趣,更何況一直玩同一款遊戲、進行同樣的訓練,就像測試員抓BUG、編輯校稿一樣,能讓玩遊戲變成事業需要很多耐心和熱情,雖然我對格鬥比賽對電競沒什麼了解沒什麼興趣,還是很佩服為此付出的人們,能因為喜歡的事物賺到錢就更了不起,不管是電競選手、棒球選手、漫畫家、小說寫手,很多都是同世代或比自己更年輕的人,卻能那麼有出息,讓玩物喪志的普通人如我總是慚愧又羨慕。

看到快打旋風這款1987年的街機能一代代繼續出,屹立不搖超過三十年,電競選手們也玩到三四十歲仍然繼續,突然覺得榮耀這款遊戲能在《全職高手》裡風靡十多年好像也沒那麼不可思議了,想想我從空軌追到閃軌也超過十年,前陣子才破關的蘭斯系列推出至今三十年也仍有不少玩家念念不忘,每個世代都有專屬的時代回憶,就算長大就算老去也刻印在人生裡。

最後,明天就要開始PS4 pro折價3000的十天特賣了,要不要進場好猶豫。

4 篇迴響

  1. 魚與撿到錢反穿三的貓掌 11 8 月, 2019 10:21 下午 

    說到台灣電競選手,我關注的是KOF常勝王ET大表哥林家弘,自身完全是格鬥電競門外漢的某魚很愛看大表哥的對戰YOUTUBE(充滿熱血與歡樂XDD),也對他在台北西門町開的DBJ大寶劍格鬥電競活動館充滿著好奇,最近陸續有不少世界各地的電競好手在那齊聚一堂互相切磋,大家都玩得很好但我最喜歡ET的風格,他最著名的角色代表作除了克拉克、還有「牌叔」奧斯瓦爾德,這兩隻都不是公認的強角,但卻被ET玩得有夠出神入化,而且ET的角色池很深,幾乎每隻角色他都能快速練習上手進而狠虐對手,格擋王或胖子大噸位角色會被他玩得更加靈活、煩人的角色會被他玩得更加惹人怒XDD,完全可以感受到林家弘對KOF那滿滿滿的真愛,只是在台灣目前格鬥電競還是屬於小眾圈,唯有ET大表哥或是魔王ZJZ曾家鎮出國比賽得第一、二名上新聞才會讓台灣人有與有榮焉的感覺…

    基本上世界級頂尖的格鬥電競選手都是男性,在這個領域裡能殺出重圍、一鳴天下知的女性猶如鳳毛麟角,我覺得可能是大部分的女人不好鬥不喜歡爭輸贏,比較喜歡溫和綽有餘裕的回合制RPG遊戲?也是有少數女人熱愛競爭和享受勝利滋味吧?只是不管怎麼努力也很難贏過大部分的男人這點,不免令人心灰意冷…要不然找橘右京互丟蘋果好了,目標是一分鐘丟出300顆蘋果砸醒他永遠思念著人妻小田桐圭的一片癡心,多麼美妙的對打遊戲!(並不美,而且橘右京如果不再對小田桐圭癡情,好像就不是橘右京了?0.0)

    以血腥終結技聞名的Mortal Kombat真人快打,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寫實的畫面,讓我只是隨便在YOUTUBE看個相關影片都覺得噁心不適,誰叫我本質上是個受不了血腥暴力的小白花呢嗚嗚,這種極具創意、頭顱屍塊滿天飛的獵奇殺人暴力美學格鬥遊戲,或許能成為某些有暴力傾向的人的發洩垃圾桶?但官方遊戲主線劇情可是走邪不勝正、勸人向善的王道勵志風格啊~XDD

    想問問珊有沒有玩過PC遊戲《病嬌模擬器》(英語:Yandere Simulator)?我只有看過幾個實況主玩過,這遊戲也是走變態創意風格,主角病嬌醬透過和平或血腥手段來剷除所有情敵,以保護自己的「愛情」。與戀愛遊戲不同的是,遊戲的目標不是與遊戲中主角所喜愛的學長發展感情,而是剷除所有情敵。我看到這段遊戲介紹的最初感想就是:那學長(先輩)不就成了很多青少年漫畫裡的花瓶女主角了?!可悲的存在…

    台灣遊戲團隊Animu Game幾年前推出的《PANTY PARTY》,被謎樣內褲變成內褲的人類女學生夢理花與敵對內褲們戰鬥的遊戲題材實在太爆笑了,但它是可愛純潔又愚蠢的內褲們的對戰熱血物語,完全沒有十八禁內容,這讓重口味的某魚不免感到遺憾而提不起心力去玩…但值得一提的是,本遊戲竟然支援十多國語言、還有日文全語音!支援多國語言非常有誠意,但沒有中文或台語配音卻有日文全語音根本笑死,是多希望遊戲被誤認為是變態大國日本出廠的啦wwww

  2. 12 8 月, 2019 7:41 下午 

    還會去看對戰YOUTUBE的魚與貓掌這樣算格鬥電競門外漢的話,還要去google一下才知道KOF就是格鬥天王系列的我肯定離門十萬八千里XD

    因為我對電競完全不熟,對格鬥遊戲更是沒啥接觸,WIKI才知道格鬥天王系列三十年以來出了N款作品,不過當年玩街機,快打旋風給我的印象比格鬥天王深就是,不熟歸不熟,幸好不管是街機、賭博性電玩、GAMEBOY、任天堂紅白機還是PC GAME,都是1990年前後那個時間點在熱烈燃燒,跟租書店、台灣言情小說全盛時期差不多,也跟老三台連續劇綜藝節目港劇當紅的時期差不多,想想,我們這代人的童年真是很有時代感,所以就算不太熟電競選手,看到年齡沒差多少的同齡人為歷史悠久的經典格鬥遊戲持續燃燒就覺得親切又欣慰。

    肯定也有熱愛競爭喜歡格鬥或即時戰略的女性玩家啦,只是比較少或沒有投入電競而已,就像HGAME或種馬小說大多都是男性玩家讀者、女性向遊戲或一女多男小說大多針對女性玩家讀者一樣,同好多就容易聚集,反之則否,很多女性還是受傳統社會觀念約束已婚後花費大多時間在生兒育女家務,比起格鬥遊戲,還是其他化妝美髮運動影視小說等興趣更容易找到同性同好,畢竟跟異性交流風險比較大,連收個外送都有人被搭訕肉搜騷擾了,同性比較沒那些顧慮,所以在格鬥玩家以男性為主的情況下,形成排斥圈也很正常。

    我沒玩過《病嬌模擬器》,對血腥暴力變態風格基本上也是敬而遠之XD,另一款內褲對戰遊戲《PANTY PARTY》雖然也沒玩過但有聽過,這麼有創意的題材看到別人提起一次就永遠不會忘記w,我想日文全語音應該不是為了被誤認是日本出廠,而是日本聲優品質有保障,加上符合女學生夢理花的日式名字設定吧XD,甜點王子2也是找日本聲優配音,畢竟中文配音市場有限(中國這種民族主義嚴重的完全無法作為正常市場討論),但日文配音全世界都能接受,ACG大國就是好。

    雖然不管電競、聲優、動漫電玩工作者在台灣都很艱困,很遺憾台灣不重視文化發展二次元經濟,幸好全球化人才都能直接往世界走,希望強者們都能發光發熱。

  3. 13 8 月, 2019 1:07 上午 

    我說珊阿!!妳說的那位留言的客人該不會是指我吧!!
    (深呼吸一口氣)
    我可是約莫近兩年前就曾私訊過妳推薦《我在快打求旋風》這個紀錄片了喔!!
    當時心血來潮還打了很多擠在一起的文字,
    還被妳吐槽排版之糟糕,很難閱讀,
    沒辦法呀!!我用手機介面就只會打出擠在一起的文字阿!!
    不過…….事隔兩年,用別的介面,我還是只會打出擠在一起的文字,
    那大概也是我不喜歡在私訊做長篇留言的其中一個原因XD
    不過當時剛看完紀錄片真是心血來潮,但確實那擠在一起的字頗傷眼力!!哈~

    雖然我不是什麼電競粉,但有些問題,我想我可以來回答一下,
    其實阿!!獎金池金額很高的電競遊戲,是真的像全職高手一樣獎金很高的喔!!
    2017-電競獎金結算
    https://tw.esports.yahoo.com/2017-%E9%9B%BB%E7%AB%B6%E7%8D%8E%E9%87%91%E7%B5%90%E7%AE%97%EF%BC%8C%E3%80%8Adota-2%E3%80%8B%E3%80%8Acs%EF%BC%9Ago%E3%80%8B%E4%BD%8D%E5%B1%85%E9%BE%8D%E9%A0%AD-085726572.html
    根據裡面結算,2017年年收最多的電競選手當年收入約 7275 萬新台幣,
    而像排行第二獎金池的CS改版很多,但從這遊戲出道,是網咖林立的年代,
    當時是2000年,到現在也快20年的歷史,
    我記得當年聯考前一個多月,我還在整天泡網咖呢!!
    直到聯考前三週多突然驚覺這樣不行,考試會完蛋,才在家開始猛K書,
    當時網咖甚至有便宜到點一杯飲料,再付個20元,就可以玩上一整天,
    CS這個遊戲我從一開始不會玩,跟會玩的朋友對戰100場,我只能贏1~2場,
    到聯考前一個多月泡網咖,就一直練,
    雖然聯考前三週都沒玩猛k書,但聯考結束後,再跟那個頗強的朋友對戰,已經可以打到55波,
    妳就知道當時我泡網咖泡多兇,然後當時網咖多便宜,一個學生沒多少錢也能整天泡,
    只是雖然有分禁菸區和吸菸區,但通通還是瀰漫著菸味就是了,
    泡網咖的葉修是個大菸槍,實在是很合理的安排阿!!
    改編成吃棒棒糖是怎麼一個回事@@

    至於魚說的女性電競選手,頂尖的格鬥電競目前可能沒有,但其他電競遊戲可是有的喔!!
    像Scarlett加拿大籍,現在好像加入中國團隊,
    https://kknews.cc/zh-tw/game/rogbpgv.html
    其實格鬥電競就如珊所說的獎金並不豐厚,
    就連男性玩家可能都要兼職湊機票錢了,甚至連勞力活都做過,
    女性玩家原本就較少,沒有經濟支援,要全心全意的再格鬥電玩打出一片天,就算有愛,現實經濟來源還是有很多要考量,
    像魚喜歡的選手ET其實也不年輕,
    像ET,GamerBee都是街頭起家,大型電玩全盛時代,
    現在年輕的一代娛樂早已不是街頭大型電玩,
    而他們也真的很有愛,想培養下一代的選手,
    但遇到選手斷層的問題也難免阿!!
    https://game.ettoday.net/article/1382696.htm

    這話題有很多好聊,
    但明天還要上班呢!!
    就先到這打住,改天有時間再繼續留言聊天吧!!

  4. 13 8 月, 2019 9:30 上午 

    什麼!居然早就被推薦過,我完全忘記了啊哈哈,經常被推作品,如果沒有第一時間挖來看,通常放著放著就會放到忘記,不要說兩年,應該也有五年、十年前被推薦但我還沒接觸的作品(慚愧狀),所以我有時候會心血來潮爬舊留言,能撿一下以前被推過的小說漫畫或影劇來看XD

    電競獎金很高的也是獎金而不是薪資吧,全職高手裡榮耀這款遊戲的職業選手都是領俱樂部薪水,就算比賽打輸還是有錢領,當然也要能力強才能拿到較高薪酬,但就算只是八強水準沒能奪冠,也有選手達到年薪二千萬人民幣水準,中下游弱隊選手年薪應該也有幾十萬人民幣,比起排名前幾才有獎金的電競比賽還是幸福多了,也是因為小說設定遊戲夠火紅玩家人物夠多,才能帶來足夠收益,就像棒球職業選手一樣,觀眾人數比其他運動多,才有門票周邊等收益,現實電競選手年收入達7000多萬實在很了不起,是精英裡的超級精英!

    CS我完全沒玩過,比起泡網咖我都是泡租書店,現在不管網咖還是租書店都倒得差不多了,街頭大型電玩除了湯姆熊那種地方幾乎也看不太到,沒有那種電動玩具店交朋友的氣氛,加上現在娛樂太多,經典舊遊戲的選手們年齡偏大、遇上選手斷層很正常,會感到擔憂的也只有對遊戲有愛的玩家們和遊戲公司吧。

    葉修被改編成吃棒棒糖真是讓人不忍直視,雖然聽說多數演員把人物性格掌握得不錯,但還是不打算去看真人版。

    今天臺南停班停課真是讓高雄羨慕嫉妒恨,只能垂淚默默上班了QAQ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