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漫《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由清水創作、三色坊Haku協力,於CCC創作集(後更名為CCC追漫台)網路連載並出版單行本,故事背景為西元1920年大正時期的台灣。
料理亭小梅屋第三代的少女友繪努力想獨當一面的奮鬥記事簿,用可愛畫風描繪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的風土人情與美食。
追註:初讀時從圖書館借回第一集實體書,再打開CCC創作集APP追到第14話,後查詢全29話已完結,單行本預計全三集,找時間來補追後續進度。
大正時期部分日本人從內地移居頗有異鄉氣息的台灣打拼,或許想在同業競爭還不激烈時早早插旗,或許認為這塊土地很有開拓潛力,於是一對母女在台北開了間物美價廉的小食堂。
雖然一度被惡巡查盯上刻意找碴強制停業,還因颱風侵襲吹到屋塌,幸好遇到貴人資助她們擴大規模重建,靠著女將圓融服務態度、人脈與手腕,搖身一變走高檔路線,小梅屋料理亭成為經常舉辦園遊會、有藝妓演出,官員、企業人士設宴交流商談的人氣首選。
第一代奶奶、第二代媽媽都是人人誇讚的優秀女將,第三代的友繪就讀台北第二女子學校,自幼在小梅屋打雜學習,常因奶奶的嚴格教育和糾正而產生挫敗,不甘心的她一直想獨當一面讓奶奶刮目相看不再碎碎念,於是藉由學校舉辦園遊會的機會毛遂自薦,得到跟店家接洽訂購活動餐點的任務。
第一集描述女子高校園遊會事件,後續連載話數則有料亭舉辦丟摺扇等遊藝活動、少女們一起搭火車旅遊泡溫泉,主題偏美食、友情、年代人文風情。
※ ※ ※
不知道作者是刻意,還是忠實反應時代的必然,閱讀時很能感受到階級差異。
友繪家裡是頗有知名度的人氣料亭,朋友也是企業千金,同學還有官員愛女,本島人同學蓮生則是家裡開餐廳,的確,那個年代就是經濟富裕才能受教育呢。
也有隱隱帶出日本內地人作為統治者與台灣本島人間的隔閡,比如市集和社交群分開,友繪朋友吃到放久臭酸的本島食物對台灣料理產生心理陰影不敢再吃、有日本人認為台灣人不沖澡只擦身衛生習慣差、很多內地人聽不懂也沒興趣學台灣語,把那種對鄉下地方的優越感很真實地畫了出來,當時台灣對日本而言確實也是個較落後的蠻荒之地就是。
但凡事都不僅只有一面,就像有巡邏時故意找碴的惡劣日本巡查,也有低調去食堂吃飯幫解圍最後還娶走食堂女將的巡查長官、主動學習台灣文化語言料理的內地廚師、願意和本島少女當朋友幫忙布置園遊會場地的同校同學。
一度以為本島少女蓮生在學校被其他同班內地同學排擠,沒想到只是某千金大小姐太傲嬌引起的誤會,不過蓮生成績居然學年第一讓人驚訝,還以為這種本島人讓內地人沒面子的事不太可能發生。
當時能跟日本同學競爭,或去內地讀書的台灣人都很拚很上進呢,但想到之後很多當代知識分子會被國民黨政府拖去槍斃就覺得悲從中來QAQ
總之,或許因為當時日本對台政策已轉為溫和同化,或許因為主角是家境優渥的內地人而非貧苦艱困的本島人,也或許那個時間點也是相對安穩平和,閱讀過程能感受時代文化、感受少女情誼,也感受看起來很好吃的美食。
看了才知道愛玉原來當時就被引入日本本土,還有出國比賽好棒棒,也才知道當時的一女和二女最後合併成後來的北一女,漫畫裡的小梅屋也有原型,真是讀漫畫長知識!
雖然知道小梅屋最後仍會迎來倒店的命運,還是想祝福友繪成為可靠優秀的料亭第三代,在她長大的這塊土地留下很多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