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遊戲《軒轅劍外傳 楓之舞》由大宇資訊DOMO小組製作,故事背景為戰國時期,以墨子弟子輔子徹為主角,機關術與江湖陰謀的周遊各國經歷非常有趣。
個人攻略期間為2001年7月,從要手動輸入英文指令的DOS系統第一次接觸軒轅劍系列驚為天人,在潭美颱風為南台灣帶來暴雨的7月11日,也就是俗稱七一一水災的當天破關(有在紙本日記特別記錄),劇情環繞於墨子、鬼谷子、魯班、機關人,鍊妖壺、軒轅劍,邊玩邊感慨這麼好玩的遊戲怎麼現在才玩到!
遊戲過程隨著事件到達一個又一個村莊,發展出許多任務與挑戰,第一次玩到劇情這麼完整的好玩遊戲,每個關卡每個城鎮和新技能新戰役都很吸引人,讓我從此投入RPG的懷抱。
此作於2013年推出iOS版、2021年上架Steam版,基於情懷已在2025年購入Steam數位版,暫時先囤遊戲,還沒時間重溫。
追註:原為2006年7月19日建立的〈軒轅劍系列小感〉,2025年改版將作品拆開建檔並追加個人攻略情況與遊戲資訊,為方便以接觸時間排序,以破關日為作品建立日期。
台灣漫畫家陳弘耀五十一歲過世,
老實說幾天前,我根本還不認識這名畫師,
追蹤活水來冊房的fb訊息,看到他畫的一刀傳風格真不錯,
在網路上搜尋他的作品,一查之下,不得了,
他是畫軒轅劍貳,和畫楓之舞封面的畫師啊!!
我當年超愛軒轅劍貳的封面設計,所以連電腦都沒有就先敗遊戲,
太喜歡,國中的我還因此被同學虧說吼~你喜歡江如紅齁XD
我從來沒想過這是出自哪個畫家之手,一直以為是一般會畫畫的人都畫的出來,
我真的太不懂鑑賞了,
楓之舞封面也很喜歡,
可能很喜歡這種風格的關係,
軒三一出來,遊戲封面風格的改變就讓我反彈,
心想不對吧!!軒轅劍不是這種風格吧!!於是之後作品就很少碰,
後來google了一下看到別人2008年部落格寫的評論(連結),
我也覺得軒轅劍和陳弘耀的水墨風格真的是絕配阿!!
我想就像FF太空戰士系列和天野喜孝畫風的搭配很得我心,
在音樂上FF和植松伸夫作品配樂我也覺得很搭,
為什麼之後的軒轅劍不請陳弘耀操刀設計封面呢!!?因為真的很搭阿!!有時會這樣想,
我想人物3D化之後不好搭配可能是很大的因素,
當年紀越來越大,看過作品越多之後,
發覺每個畫師都有自己風格特色,複製不來的,
當畫師的生命結束,也就再也不會有完全相同風格的作品出現,很可惜,
雖然從國中就因為軒轅劍接觸到陳弘耀的作品,也很喜歡,
但我竟然這麼晚才知道陳弘耀這麼棒的台灣畫師,
那些作品就是他畫的阿!!我的眼界也夠小的!!
我覺得這話題跟軒轅劍有些關聯,所以就把留言放到這來@@
我也是看到ptt推文裡有人提到才知道這位是楓之舞封面的畫師。
台灣人對台灣人認識得太少了,像陳澄波,也是這幾年常從ptt看到才知道,學生時代沒意識到的洗腦教育很少提到台灣的文學、藝術、音樂等,就算有,大概也因為篇幅太少所以沒能留下太多印象,小時候看了那麼多中配的動畫,也幾乎不知道配音員的名字 orz
軒貳和楓之舞的水墨畫風跟故事很搭,不過軒叁以後的封面我倒也不會覺得特別反彈,畢竟我是從楓之舞開始碰,之後跳天之痕,人物既然已經不是原本dos時代那樣,硬要跟前幾代一致也很奇怪,只要劇情好,其他都覺得不是大問題,可惜之後劇情也慢慢成為問題。
眼界小是正常的,應該說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如此,我們的教育和環境沒有讓文化鑑賞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除非自己有興趣,多數人都不懂欣賞也不會想主動認識畫師吧。
不知道未來環境能不能在產業升級和人民素質提升後一步步轉好,不過就現在而言,台灣之光似乎都得出了鬼島才有辦法發光,就像閃靈樂團在國外的聲望評價遠高於國內一樣,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沒有機會看到台灣認真發展ACGN產業的一天,唔,至少高捷少女讓我們看到了一線曙光XD